2025/01/06
“情绪异于常人的稳定”这是很多与薛老师合作或对接工作的同事给出的评价。在以“卷”为主题的当今社会,情绪稳定毫无疑问是一种宝贵的特质,但如果联系上她是在财务部门工作,并且主要与业务线对接,当面对茫茫多的数字与纷繁复杂的文字条款,此时还能够保持情绪稳定,那绝对就是“高深内功”的表现。
科班出身,从业十余载,由资产评估慢慢过渡到了财务工作,这些经历给了薛老师在本职工作中宝贵的老练与严谨作风。她在采访中曾谈到,在之前公司自己是偏“铁面判官”的工作风格,规定就是规定,即便一些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但在她这里,没得商量。
2022年,薛老师以财务经理身份加入华顺信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其实是一段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体验”。
以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为基础,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首要条件和目标来开展工作,这是财务工作者应当坚守的职业底线,这一要求的具象化就是财务工作人员的制度条例,哪些允许、哪些不可以,分条列项、非常清晰。而财务人员要做的便是严格的照章办事,薛老师在讲述自己来公司前的工作经历时谈到。
诚然,这样的规定看起来没有问题,大家按规定做,即便出现了分歧也能回到条例里找到依据。但是,如果条例出了问题呢?或者说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业务扩展,条例中的不合理开始影响了业务开展呢?
“那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问题,你也不用跟我讲,我的工作要求我,现在不能给你审批通过。”薛老师在讲述时谈到。
等来到华顺信安后,薛老师明显感觉到了明显的不适应,照章办事的思维在这里并不适用。
“我感受特别深,就是公司非常在意每个人的感受,非常尊重和珍惜每个人的努力,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沟通、需要了解。这还不是简单说财务管理得比较松、可以放水,而是要求财务人员对业务有很深的了解,需要和业务的同事深度沟通,捍卫公司利益、严守财务底线,这些规定不是做在制度和条文里,而是做在一笔一笔的业务中。”薛老师谈到。
这种转变让彼时的薛老师压力山大,要知道,沟通交流并非她的特长,相比转换立场的沟通与表达,她还是更擅长条款与数字方面的严谨工作。然而时间不等人,很快另一个击碎薛老师三观的事情就发生了。
优化流程其实是优化理解2023年3月,为优化公司内控体系,提高财务运营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公司上线了ERP系统代替以往的OA审批系统。系统迭代的初衷是简化流程,方便同事,可新系统一上线,负面反馈就层出不穷。
据薛老师回忆:“就系统刚开始运行的那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个单子是能“安静的”走完流程的。”
特别崩溃、特别不理解、特别搞心态,是薛老师当时状态的真实写照,从她当时的理解看,流程走不明白就多走几次,慢慢就熟了,刚切换不习惯,多错几次肯定就习惯了,毕竟规定就是规定。而此时,一项艰巨又意外的工作落在了薛老师肩上:“收集同事反馈,制定新系统优化方案”。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每天都要回答和记录各种各样的反馈,美其名曰“反馈”,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吐槽”。
“流程怎么这么多,真够麻烦的。”
“走个合同也太费劲了,什么时候能给供应商付款…”
“为什么需要上传这么多材料…”
…
面对这样的情况薛老师每次都需要先做个心理建设,然后再追着对方询问问题的细节。
对于那时每天的收集工作,薛老师谈到:“真的很崩溃,对话一开始肯定是一长串的吐槽,掺杂着很多技术方面的专业名词和业务‘黑话’,等对方输出够了,我再根据记录去让对方给我讲明白,真体会过就会知道特别无奈,就是人家有怨气跟你反应,我还得问,等等你那个怨气里第二点是啥意思,印象特别深。”
在此期间,薛老师不断听取同事们的使用意见,在符合内控标准的前提下,联合第三方团队不断优化系统流程,合同、票据、预算...一项项业务开始被优化,在无法进行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如有同事产生疑问,薛老师就将该步骤的合理性以及后续各个流程或合同之间的关联性等因素耐心讲述清楚。原本意见很大的同事,面对如此效率的改变,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开始逐步认可新系统与薛老师团队的工作成果。
“新系统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实制度规定做出来后,要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人。过去我不是很有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守住这条线就没事了,但来公司之后我慢慢开始觉得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其实合理性有待商榷,如果说就是因为制度没有包括到的某个场景,导致某个同事的努力白费,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薛老师谈到。
在后续的工作中,解答“缺材料”“填写错误”“不符合规范”等等问题依然时常是薛老师的日常工作,但她的心境已经大为不同。沟通中,她开始捕捉对方情绪的细节,更加耐心的解答对方的疑问,将从前照章办事的“告知”转变成了换位思考的“沟通”,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薛老师的“情绪稳定”开始成为同事们对她的核心印象,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清晰平和的对话方式,再加上能够换位思考的“急人之所急”,让薛老师在几乎所有对接工作的同事中都有着极好的口碑。
很多工作都被强调需要“以人为本”,但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如果“以人为本”需要你去消耗更多的精力、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呢?相信大部分人也再难坚持初心,转而选择照章办事的简单模式。在薛老师的讲述中,是公司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让她完成了转变,作为财务人员的她开始了解产品、了解技术方案,熟悉公司的安全产品是如何从研发一步步被送到客户手中,所以薛老师也更愿意在严守底线的原则下,尽可能帮助每一位来寻求帮助的同事,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每一笔业务提供助力。
从效果角度看,新系统仅在销售流程一项就节省审批时间50%以上,并且结构设计严格负责相关合规规定,差旅、报销、采购等也同样迎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从一开始被吐槽不断的“搞心态系统”,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为了能够被大家接受且认可的效率工具。
“做有价值的财务输出”一直是薛老师坚守的理念。进入华顺信安不久后,薛老师便朝着这个方向出发。定期将财务数据制成可视化报表对财务部门推进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向上汇报等都十分有益。
由于以往财务传统的记账方法导致各项公司财务数据较为碎片化,一旦在某一时间点进行数据统计或分析时极易导致工作推进困难或造成工作失误。当薛老师意识到这样碎片化的数据背后的潜在隐患时,第一时间与上级商议,便立即开始推进数据可视化的搭建工作。
“我们将尽最大可能所有能追溯到的合同整理成⼀个台账,根据产品线、服务时间、归属部门等进行了合同数据梳理,同时我们加强了各类分析底表细化的工作如:预算执行明细、开票明细等,然后根据汇报需求设置各类函数公式搭建起各类数据模型。”
据薛老师回忆,单合同梳理工作就足足花了一个月,细致入微,因为在薛老师眼里,要想保证可视化模型的准确性,数据就容不得一点错。
自从完成模型搭建工作后,每周自主进行公司财务周报绘制,系统化、可视化呈现财务收支数据,不仅对公司领导层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财务部门工作搭建出了一个系统的、有规则的工作新模式。
今年开始,数据可视化模型已经不止用于公司总体数据的汇报,同时开始应用于各个产品线和销售侧的数据复盘,对各产品、销售分析提供了直观有效的帮助。
可能是受财务人员细致入微的特质影响,薛老师对自己和团队工作的管理具有相当严谨的安排和规划,已经形成了一种to do list的部门文化。看起来或许有些一板一眼,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是统筹工作和规划时间的好习惯。因此薛老师总能在每个部门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把控好团队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和进度,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无论对团队成员还是上级领导来说,薛老师一定是一个足够让人安心的存在。
那么此时有人会认为,薛老师私下的生活里也是这样有规划的吧?一定也很会管理家里的财务吧?完全相反,薛老师私下与笔者谈到,“自己家的帐从来不算,但公司的钱每花一笔都很紧张。”
这是薛老师对工作强烈的热爱与责任感的具像化。从认为没有归属感,到深刻感受到与华顺信安成为共同体,化压力为动力,支持薛老师化解压力的是她本身强大的精神内核,也来自对公司文化与技术理念的高度认同和欣赏。
“你不觉得FOBrain很厉害吗?我不太懂底层的技术逻辑,但经过对标,了解之后我就觉得它以后一定是个标品。” 就是这样,薛老师始终对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及长远发展十分看好。
“公司不好她会难过,公司好她也会高兴。最近我们的好消息相信你已经听说了,当我第一次告诉薛老师的时候,她激动的几乎热泪盈眶。”薛老师的直属上司与笔者谈到,语气中既欣喜又欣慰。
从ERP系统的流程优化,到财务数据模型可视化的搭建,薛老师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情绪稳定性和适应转变能力。极强的逻辑统筹思维,也让各项工作都进行的井井有序。这就是薛老师。
在访谈最后,笔者问起最初对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的不适应是否改变时,薛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当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就像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也属于咱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