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部门的核心价值:从守门员到创新驱动力

2025/01/16 11:50:03

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在转向测试管理岗位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从独立负责项目到承担测试部门整体测试交付,角色的转换应该如何在技术与管理之间找寻平衡?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1.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最优配置。

2.测试工具的选择与适应: 

面对不同项目需求,找到契合的工具并加以高效利用。

3.技能差距与项目需求的矛盾:

团队成员的整体技能水平与项目复杂性间存在差距,影响了交付质量。这些问题在初次担任管理岗位时尤为显著。作为测试部门负责人,需要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但团队整体的技能短板和人员配置的不足,会导致项目在交付后频繁出现重复BUG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返工成本,也逐渐拉低了个人负责项目的质量表现。


01敏捷开发的挑战与转机


印象深刻的是负责 FObrain_2.0 敏捷开发项目的经历。在那段时间里,团队每周需要迭代2-3个版本,前期还能独立支撑项目测试工作,但随着项目节奏加快,上线版本频繁出现已修复的BUG。尽管开发了一部分Cypress自动化脚本,但覆盖率远远不足以支撑高频交付的质量需求。

当时,领导建议调派一名测试同事支援新模块功能测试,其他人员负责开发E2E测试脚本。然而担心其他项目会因人员调配受到交付影响,因此迟迟未执行人员资源调整策略。这一决定导致项目后期上线版本中出现了多次重复BUG,也影响到24年末最重要KA客户的体验。

意识到问题后,将立即调整策略:

1.增加测试人员投入,专门负责新功能的测试工作。

2.加大E2E测试脚本的开发并完善,将其集成到CI/CD流程中。

3.从BUG修复优先级、系统页面按钮正常性和已上线功能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测试以及开发E2E测试脚本。

经过两周高强度的测试,系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E2E测试覆盖率从20%增长到63.17%,此后再未出现重复BUG。这一经验深刻认识到,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是确保高质量交付的关键。


02测试策略的深化与成效


为了提升各产线整体测试效率和覆盖率,测试部门在核心产品线和内部系统测试中做了以下优化:

E2E测试覆盖公司标品产品线:

覆盖率:最低达到60%,并逐步提升至更高水平。通过 MeterSphere测试平台 梳理测试用例,有效管理和优化测试流程,确保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E2E测试核心用例版本:开发人员代码合并至develop开发分支后,开展核心功能回归测试,确保关键功能的稳定性。CI流水线通过则将代码合并至预发布testing分支,开展后续的测试。

全场景用例版本上线功能点代码提交至预发布testing分支后,开始全测试用例场景验证,覆盖所有业务场景,确保新版本无重大问题。

覆盖范围:涉及FObrain、Octra和Foeye等核心产品线,推动产品线质量的全面提升。

标品系统内部测试报告:

报告内容:涵盖FObrain、Octra和Foeye核心产品线,全面展示系统的质量状况,包括稳定性、功能覆盖率以及性能表现等。

发布频率:每月输出一份明细的系统功能测试报告,实时跟踪产品质量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月度系统内部性能测试报告:每季度输出一份系统性能测试专项报告,全面评估系统性能表现,发现潜在瓶颈,提供优化方向,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产线测试人员轮岗机制

推行轮岗机制,鼓励测试人员在不同产品线和模块间轮换,提升综合能力,优化资源分配。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也增强了测试团队的整体实力,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3测试部门的战略定位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明确了测试部门的战略价值:

从守门员到核心支持者:测试部门不仅是最后一道质量关卡,更是推动产品创新与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

参与全生命周期:测试团队不能局限于开发完成后的验证阶段,而是应深度参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从需求分析到上线维护,实现快速响应与问题闭环。

技术驱动创新:通过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CI/CD)等新技术的引入,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市场响应速度加快。


04测试部门的未来展望


将测试部门提升为公司一级部门,并非为了提高其地位,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明确测试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核心作用,赋予其更大的技术驱动力量。

测试部门不再只是“守门员”,而是产品创新的推动者。它是研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齿轮,是企业迈向未来的重要力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自动化测试、全面的功能覆盖,以及技术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测试部门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质量,更在于战略高度。让测试部门为更高效、更敏捷的未来,贡献测试力量!